X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北疆蒙商
今日热点

  • 鸿雁携梦 北归南歌

  •  发布时间:2025-04-21 22:37:56   来源:华夏蒙商网 
  •   一声号召响彻边疆,如火星撞入青年胸膛,瞬间点燃报国之志。铁轨间,绿皮火车风卷残云般穿行于北疆原野,车厢内满载着怀揣热血的学子、工者、知识与勇士。他们喜气洋洋,欢声笑语回荡在车厢之中。激情四溢者,高声吟咏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诗句激昂,眼神中映照出边疆壮志之景。嘹亮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声,似风之使者,带领一支建设大军勇赴大西北。这就是那个激昂年代的剪影,热浪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涌动,他们正挥舞着手,描绘北部边疆建设的宏伟画卷。

    1.png

    盛开的木棉花

      春风吹拂,木棉如火,傲立南疆。这被誉为“英雄花”的植物,以其硕大的花型和鲜亮的红颜,宛若火焰,传递着热情、坚毅与奉献的灵魂。其英雄气概,映照着南国热血青年的炽热面庞。他们怀抱火红理想,以珠江水灌溉心中信仰,披白云山灵气,毅然踏上北疆征程。黄河奔腾,珠江交汇,大青山巍峨,白云山相携。他们融入内蒙古自治区的教育洪流,书写内蒙古财经学院的新篇章。

      拓荒者:青春献边疆

      陈学存,广东海陆丰人,响应边疆号召,踏足阴山脚下的敕勒川。初至,荒野、寒风、干燥与广州的繁华形成鲜明对照。然而,他对教育的热爱,让他坚守于此。在内蒙古财经学院授课期间,他晨光中踏入教室,精心备课,授课时情真意切,力求让知识清晰呈现。课后,答疑解惑,常常熬夜至深。为丰富教学,深入企业调研,实际案例融入课堂。他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众多优秀学生,为内蒙古发展助力。

      丁弼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1960届毕业生,在内蒙古财经学院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职。他教学经验丰富,1983年发表的《从我国发展战略高度研究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经济问题》一文,仍熠熠生辉。我有幸与丁老师共事,为提升学校科研水平,他不辞辛劳,奔波于北京与呼和浩特之间。即便五十有五,仍与我挤公交车,汗流浃背,却精神焕发,毫无怨言。他策划邀请知名教授来访,为两校搭建交流平台,贡献巨大。

      王冠佳,内蒙古财经学院贸易经济系优秀教师,教学生动,擅长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能力。他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编写教材,优化教学内容。后任图书馆馆长,成绩显著,扩充馆藏,引入先进检索系统,满足师生阅读需求。

      叶落归根:归乡之情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祖国大地,市场经济浪潮汹涌,生产力要素加速流动与重组。广州,这座沿海经济前沿阵地,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开放的政策,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展现出勃勃生机与无限可能。高楼林立,企业遍布,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无数人才追梦逐梦。

      在内蒙古财经学院倾注青春与智慧的陈学存老师,立于黄河之畔,凝视着滚滚东流的河水,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时光荏苒,故乡的点点滴滴在他心头萦绕,余光中先生的《乡愁》似乎在他耳边轻轻吟唱。故乡的田野、小河、老屋,一幕幕熟悉而温馨的画面在他记忆中缓缓展开,让他陶醉其中,难以忘怀。白杨树的落叶轻拂他的脸庞,仿佛在无声地召唤他重返珠江之滨。

      1984年,陈学存与史瑞娥夫妇调回广东财经学院,重返广州这片熟悉的土地。国家商业部计划投资7000万元在广州建立广州商学院,要求学校建成后,全国招生比例70%,广东招生比例30%。然而,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方案持不同意见。陈学存老师作为工作人员,与吴源红老师一同前往商业部,详细汇报工作情况。经过双方多次研讨,国家商业部投资降至2000万元。1985年6月,广东财经学院更名为广东商学院,招生比例调整为广东70%,全国30%,并开设了企业管理、会计和烹饪三个专业。

    2.png

    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郑贤操(右一)、陈学存(中)、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书记彭翠峰(左一)。

      新建的广东商学院面临师资和教材的双重短缺。作为第一届党委委员、会计系主任的陈学存老师回忆道,会计系成立之初,仅有彭惠媛、古维永、黄大成等几位教师。随后,陆续调进并接收了分配来的研究生,如吕宗媛、彭小雷、李心等,他们为学校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财经类教材缺乏统一版本,学校只得自行组织编写。古维永老师编写的审计教材发挥了关键作用,功勋卓著。专科毕业生分配至广东省审计厅后,获得了高度评价。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广东商学院的建设得到了财政部以及省商业厅、审计厅、财政厅、高教厅等多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财政部财务司司长史跃斌同志,曾在内蒙古财经学院与陈学存老师共事,曾推荐他考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财政学专业,取得博士学位后留在财政部工作,曾担任财政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副主任等职。他还亲自莅临广东商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极大地鼓舞了学校的教职员工。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新建的广东商学院迅速崛起,成绩斐然。学校生源质量上乘,录取分数线远超重点线,众多学子渴望入读。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会计系毕业生中,约30%来自内地,其余大多回到本省,多被省级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录用,甚至有用人单位主动到校招揽人才。

      随后,支边内蒙古财经学院的王冠佳、吕宗源夫妇,丁弼昆、吴范今夫妇等人,陆续调入广东商学院。他们凭借在内蒙古财经学院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成为学科带头人,全力培养新一代经济管理人才。课堂上,他们巧妙融合北方务实与南方创新活跃的教学理念,深受学生喜爱。

      新使命:南粤绽放

      内蒙古广袤的草原,如同铺展的绿色绒毯,其上盛开的莎日朗花,被誉为“草原之花”,以其明艳动人的姿容和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在恶劣环境中傲然绽放。正如这莎日朗花,内蒙古财经学院的老师们,以他们的心血与汗水,培育着一代代学子。在知识的滋养下,这些学子在祖国的舞台上茁壮成长,如同百花争艳,各展风姿。受老师们的言传身教和南方经济繁荣的吸引,众多学子追随老师的脚步,南下广东商学院,寻求新的机遇。

    3.jpg

      图为草原上盛开的莎日朗花

      广东,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高举“厚德、诚信、敏行”的精神旗帜。这一精神内涵丰富,体现了广东人民的包容与宽厚,将诚信的品德根植于人心。广东人民重视实干,勇于实践,积极进取,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探索前进,成为改革开放的先锋。

      在北疆,蒙古马精神同样熠熠生辉。蒙古马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奔腾,凭借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中生存。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还是在漫长艰辛的迁徙路上,蒙古马始终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直至使命完成。蒙古马精神培养了内蒙古人民善良、敦厚、朴实、诚信、包容且勇敢的品质。

      当蒙古马精神与广东精神跨越地域交汇,草原的包容与广东的开放相互映衬,犹如黄河与珠江两大奔腾的江河,交融汇聚,激发出强大的动力,激励着草原儿女奋勇向前,在时代的宏大画卷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岁月流转,这些学子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他们有的成为知名学者和专家,有的成为企业家,凭借财经专业知识、坚韧毅力与创新思维,在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他们始终铭记老师的教诲,将草原儿女的坚韧精神与南方的创新思维相结合,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勇往直前,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在诸多杰出人才中,兰艳泽教授无疑是其中一位璀璨的明星。自内蒙古财经学院毕业后,她选择留校任教,并与丈夫陈立一同南下,追随陈学存教授的脚步,来到了广东商学院。初踏这片南国热土,兰艳泽对新的生活环境与学术氛围既怀揣好奇与期待,又不免感到压力。然而,她以蒙古马般的坚韧不拔,勤奋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她迅速融入了学习节奏,并在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她历任审计处处长、会计学院院长,并于2013年9月起担任湛江师范学院总会计师,随后又历任岭南师范学院副院长、院长、党委书记。陈立先生亦凭借卓越才能,晋升为处级领导干部。作者曾为她挥毫泼墨,以《念奴娇·赠兰艳泽同学》赞誉她:“策马蓝天,花深处,草原儿女翩跹。故土林西,人道是、赤峰巾帼财院。传道授业,乒乓惊案,化成雷鸣电闪。红山文化,造就多少淑媛。遥想当年陈立,艳泽出嫁了,伉俪佳篇。挥师南海,放眼地、艳惊湛江师院。神游故国,魂牵梦绕事,断肠诗片。倚栏望月,同窗千里婵娟。”

    4.jpg

      图为兰艳泽教授,原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现广东省政协委员

      同样杰出的还有于海峰教授,经济学博士,学术与教育领域均成就斐然。他曾在内蒙古财经学院(现内蒙古财经大学)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深造。1990年6月,他加入广东商学院税务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引入先进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之余,他深入研究财政税收领域的尖端问题,发表多篇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历任财政税务系主任、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他还曾挂职广西钦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担任广东商学院副院长,以及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5.jpg

     图为于海峰教授、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1992年,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大学的乔慧带着梦想踏上了南下的征途。创业初期,她历经重重困难,1999年的货物查扣事件让她一夜之间背负三十余万的债务。即便在高烧40度的病床上,她仍坚持在日记中写下:“草原的暴风雪会让马更健壮。”这份坚韧让她从飞利浦销售主管逆袭为全国冠军。

      2006年,乔慧创立了LED显示屏企业。面对股东分裂和资金链断裂的黑暗时刻,她抵押房产发放工资,带领工程师团队在实验室以馒头为食,进行研发。当APEXKOLOR品牌在国际展会上初次亮相时,这位草原女儿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幕前热泪盈眶——她用蒙古马的耐力跑完了科技突围的马拉松。从央视春晚舞台到台湾文创项目,“深圳制造”的光芒照亮了创新之路。

      乔慧当选深圳市内蒙古商会会长后,积极推动会员企业采购内蒙古羊绒1.2万吨,将草原特色产品带入大湾区。在筹备母校广东校友会期间,她亲自设计了“马背课堂”创业导师计划,将二十年的商海经验转化为滋养后辈的甘霖。

      从草原到南海,乔慧的奋斗之路是新时代创业者“北雁南飞”精神的生动写照。她以青春之火诠释着“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以行动传承着“敢为天下先”的南雁品格,在粤蒙两地搭建起一座跨越山海的精神桥梁。正如那悠扬的长调,传承着薪火,她在商海中激荡着赤子之心。

    6.jpg

      图为内蒙古财经大学广东校友会会长乔慧

      吴咏梅,一位千亿级草原品牌的杰出代表,她源自赤峰市敖汉旗,2004年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大学,此后踏足深圳,开启了一段崭新的旅程。

      内蒙古,这片广袤无垠的绿色大陆,孕育着千姿百态的植被,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觅食,仿佛在咀嚼着中草药,排泄出的粪便竟如六味地黄丸般珍贵。这里的牛奶甘甜如蜜,肉质鲜美,羊毛柔软细腻,小麦、玉米、高粱颗粒饱满,金黄的油菜花在田野中铺展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内蒙古,这个国家真正的“粮仓”、“肉库”、“奶罐”,其牛肉、羊肉、牛奶产量位居全国之冠,葵花种植基地规模宏大,有机玉米小米口感绝佳,沙果、沙棘林遍布,优质奶源丰富。吴咏梅深耕草原文化与食品领域二十余年,与“在家有良物”、“谷地食”等品牌深度合作,致力于打造品牌,完善生产定制标准,建立严格的质量与服务体系,订单完成率高达100%。她的公司墙上挂着一面曾飘扬于天安门广场的国旗,这是她为内蒙古原生态文化和草原食品发展作出卓越贡献的象征。

    7.jpg

    活力草原品牌创始人吴咏梅

      如今,吴咏梅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她不仅是活力草原品牌的创始人,内蒙古活力草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广东爱之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南通爱之旅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敖汉旗农耕小米集团华南区总经理,敖汉旗国资集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顾问,还是深圳市龙华区女企业家协会的理事。尽管肩负多重职务,她始终坚信:“每一次的自我迭代,都不是因为金钱的积累,而是因为发现了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我不断突破自我,只为更接近心中那个‘优秀企业家’的理想。”

      院校合作:携手共进

      站在改革开放四十七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深刻认识到,北疆的雄浑与南粤的灵动,正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桨。当蒙古马的坚韧与广东精神的创新基因深度融合,必将在这时代的浪潮中划出更加壮丽的航程。

      人才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了内蒙古财经学院与广东商学院的紧密合作。两校在师资交流、学生交换、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了深入且有效的合作,不仅满足了学校向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发展的需求,更生动地展现了教育与经济发展的紧密联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而人才的合理流动,恰似源源不断的活水,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第一只鸿雁掠过阴山向南迁徙时,内蒙古财经大学在“崇德、尚学、明理、包容”的校训中砥砺前行,半个世纪的沉淀,已将校训融入草原发展的血脉。2012年学校更名之际,老一辈支边教师辛勤耕耘,培育无数英才,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树立了不朽的丰碑。今天,回顾这段辉煌历史,我们不禁为那些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建设奉献青春的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8.jpg

      图为2025年的内蒙古财经大学校貌

      与此同时,珠江口的潮汐拍打着广东商学院的大门。这所1983年诞生的岭南新锐高校,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茁壮成长,2013年6月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名称的变更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更是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进步的有力证明。

      我们站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处,展望未来,心中充满期待。

      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地俯瞰,岭南的木棉花盛开如锦,草原的莎日朗花随风摇曳,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诗意画卷。白云山以其灵秀之姿耸立于南粤,四周浓厚的商业气息与文化底蕴,为广东财经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北疆的阴山则以雄浑的伟岸横亘,沉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学术沃土。珠江之水奔腾不息,润泽着沿海的繁华;黄河之水浩荡东流,孕育着民族地区的希望。内蒙古财经大学与广东财经大学的交流合作,共同奏响了教育发展的交响乐章。

    9.jpg

      图为广东财经大学校貌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翠绿与广东财经大学的碧蓝,正在共同绘制一幅学术的彩虹。这两所高校的合作,不仅超越了校园的界限,更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教育支持、共同进步的生动实例。在这个过程中,各民族师生深入交流,相互学习,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信任,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借助两校搭建的合作平台,沿海地区企业与民族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入内蒙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也为沿海地区的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灵感,实现了互利共赢。

      站在时代的高峰,我们遥望两所财经学府的合作,宛如长江与黄河的深情对话。南北财经教育的交融,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中,谱写出更加壮丽的乐章。那些最初南下的“北雁”,他们的足迹已成为教育星空中最亮的星辰,为后来者照亮前行的道路。在学术的熔炉中,草原文化的包容与商业文明的精明相融合,马背民族的开拓精神与岭南大地的创新基因在育人实践中交汇,我们见证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看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展现。

      新时代的交响曲激荡着,“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雁声在白云山和阴山之间回响。岭南湿润的微风中,悠扬的驼铃声与咸水歌谣交织,广袤草原的敖包与南粤古祠相映成趣。珠江波光粼粼,映照着敕勒川的落日,古老与新生在这里碰撞,绽放出绚烂的火花。两地儿女携手同行,让蒙汉文化的花朵在新时代的沃土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文/图  孙振华

    10.jpg

      作者简介:孙振华,高级经济师,曾任内蒙古财经学院科研处处长、《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1993年赴山东工作,历任国企和合资企业高管,山东省内蒙古商会创会会长。现为蒙商产学研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编辑:乌日娜

X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蒙)2015144号 投稿信箱:houbing888@126.com 联系电话:1733811566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蒙B2-20150029 网信备201400003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蒙)20160001号

 微信图片_20220428103330.png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024号 承办单位:蒙商传媒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