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财经
今日热点

  • 华夏银行 | 搏击改革大潮 勇立创新潮头

  •  发布时间:2022-12-20 19:27:17   来源:华夏蒙商网 
  •   时光荏苒,岁月峥嵘。

      1992年,首都北京十里钢城,华夏银行在改革春风中犹如春笋破土而出。这是我国首家由国有特大型工业企业独资创办的银行,她肩负中国银行业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历史责任,由此参与、见证了国家经济金融改革以梦为马、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初心不变,砥砺前行。

      作为在改革开放时代洪流中诞生的国有金融机构,华夏银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本色,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和当好改革“试验田”的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与国家战略、时代发展同频共振。

      历经三十年奋斗拼搏,华夏银行走出了一条规模、质量、效益、结构协调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华夏银行已从初创时的仅有3家储蓄所,壮大为如今的在全国122个地级以上城市设立了44家一级分行、78家二级分行、1001家营业网点,员工4.01万人、资产规模达到3.84万亿元,跻身世界前五十家大银行行列,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三十而立,是成熟的印记,更是勇担重任、奔向美好未来的新开端。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为华夏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2021-2025年新五年发展规划的引领下,华夏银行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向着建设“大而强”“稳而优”的现代金融集团奋力迈进。

      搏击改革大潮:探路金融体制改革

      1992年,对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关口,有着特殊的纪念意义。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释放重磅信号,“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浪潮下,烙印着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双重基因, 华夏银行应运而生。

      结束南方考察后不久,1992年5月22日,邓小平同志又来到我国最早一批工业企业改革试点的首钢总公司,看望首钢总公司的一线工作者。在他亲自关怀下,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首钢改革的支持力度,给予首钢总公司资金融通权,同意筹建一家全国性银行。在国家部委和北京市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下, 仅仅四个月的时间,华夏银行筹备、组建、批准成立到试营业全部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实现了新中国银行创立史的新突破。

      当年12月22日,华夏银行开业典礼隆重举行,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亲临开业剪彩,并欣然题词“办好华夏银行,搞活资金流通”。至此,华夏银行承载着探索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银行发展模式使命,成了新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体系的重要一员。

      自此,华夏银行也开启了当好改革“试验田”,融入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开放历史洪流,探索建设现代化商业银行的历史征程,为国内金融体制改革丰富了实践内容。

      1995年3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华夏银行采取发起设立方式按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进行规范化改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颁布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的首家商业银行,同年6月设立第一家外埠分行———南京分行,标志着华夏银行迈出“立足北京、走向全国”的第一步。

      2003年9月,华夏银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0015),成为全国第五家上市银行。中国入世之后,金融业对外开放潮流滚滚向前。2005年,华夏银行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与德意志银行在德国首都柏林正式签署《全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借鉴外资银行的治理模式、管理经验、金融业务和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身业务、公司治理水平,积极推进国际化改造工作,为银行业探索建立完善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样本。

      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与经济金融改革紧密关联,是华夏银行与生俱来的发展基因。华夏银行时刻铭记自身的历史底色——党和国家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产物。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夏银行立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条主线,遵循有质量发展的经营逻辑,旗帜鲜明抓党建、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特色化、数字化、轻型化、专业化、综合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以存款立行、科技兴行、人才强行、风控保行作为根本战略导向,推进金融科技、零售业务、综合化经营、“京津冀金融服务主办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和绿色金融六大战略重点,实施“3-3-1-1”对公客户战略和“三区、两线、多点”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统筹推进风险管控、经营转型、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各项工作,经营指标全面改善,风险管控成效显著,发展基础扎实稳固,经营运行实现质的进步。

      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华夏银行资产规模达到36763亿元,是2003年末的15倍,年均复合增速16%;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实现利润总额从2003年14 亿增长到2021年的31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9%。同时,资本实力显著增强。截至2021年末,华夏银行资本净额3507亿元,较2003年末增加338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20%。根据英国《银行家》在2022年7月公布的排名结果,按照银行一级资本排名,华夏银行在全球1000家银行中位居第46位,首次跨进全球银行50强行列。

      勇立创新潮头:探路金融服务新模式

      1997年推出24小时银行服务,2009年办理全国第一笔电子银行承兑汇票背书业务,2010年推出业内首张现金分期信用卡,2012年首创“年审制”贷款,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批开办资金归集业务的商业银行,2018年成功发行全国性商业银行首单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2019年完成首支ESG主题理财产品募集,2020年投资全国首单疫情防控企业债券、落地首笔运用区块链技术的ABN产品资产托管业务,2021年完成全国碳市场首笔远期交易保函业务履约……

      历史滚滚向前,时代呼唤创新。这一笔笔“首单”业务见证了华夏银行开业三十年来坚持创新发展,强化科技赋能,持续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之路。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做强国有金融企业的驱动力。面对技术革命大潮、国家战略之需以及人民对金融服务需求之变,华夏银行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根据形势需要开展制度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改革体制机制,以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以不断创新驱动发展, 在不断发展中谋求新的突破。

      数字经济扑面而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意味着,商业银行一方面要运用数字科技手段,加速自身数字化蜕变,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好数字化武装的金融服务,赋能产业端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5月,华夏银行成立产业数字金融部,专职产业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并于2021年6月成功破冰,实现首笔产业数字金融业务落地。具体而言,华夏银行以产业链协作体系中的商流、物流、服务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数字信息为基础,创新运用数字化技术(包括大数据、区块链、5G、物联网、隐私计算等),围绕产业生态的金融需求,整合公司、普惠、贸金和零售条线的一揽子金融服务,为产业链各类参与主体提供综合化的产业数字金融服务。

      据了解,华夏银行正在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交易场景,搭建融资、结算两类数字化产品体系。未来,华夏银行的金融服务持续深入到产业生态,从单纯的“资金供应商”,转变为企业协同发展的“合作伙伴”,为企业转型升级增添数字化新底色。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这为商业银行清晰勾勒出一条服务实体、防控风险、加快创新的发展路径。

      作为国有金融机构,华夏银行深耕绿色金融十四年,已成为国内低碳时代浪潮中的绿色金融先行者。据了解,2017年华夏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全行规划战略重点,2019年加入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组织,率先践行ESG理念,2021年提出“可持续 更美好”的全新品牌理念,努力探索“中国气候友好型银行”。

      自2008年开始,华夏银行与世行、亚行、法开署等国际金融组织围绕低碳领域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16年,华夏银行与世界银行合作设计了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融资创新项目。该项目是迄今为止中国与世行合作的单体资金量最大、世行全球能源领域第一笔采用结果导向型融资模式的项目。2019年,华夏银行又承接了世界银行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电池储能促进项目。该项目是世界银行2019财年在东亚地区最大的单体项目,也是国内首个专项支持储能领域的金融产品。

      通过深化国际合作,华夏银行不仅引入低成本资金和先进低碳理念,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社会效益,而且也为金融助力低碳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和国际合作的参考样本。

      目前,华夏银行已基本建立了风险可控、经济可行、社会责任可言的绿色金融发展机制,建立了涵盖绿色贷款、绿色票据、绿色投资、绿色租赁、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绿色理财、绿色基金等集团化、综合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逐渐形成了强化国际合作、注重产融结合、创新服务模式的业务特色。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2300亿元,绿色信贷占比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坚守金融初心:共同追求美好未来

      作为我国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重要探索,华夏银行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承载着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使命。

      三十年来,华夏银行牢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当好改革“试验田”的初心,怀揣建设一流银行、打造百年老店的梦想,深深扎根实体经济沃土,不断深化对金融服务本质和国有金融企业发展定位的认识,持续完善和强化按银行规律办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为经济金融互促共进、共生共荣提供了生动实践。

      作为北京市属唯一的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最大的市属金融机构之一,华夏银行聚焦北京“十四五”发展规划,深度融入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高效服务“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支持“高精尖”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服务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度融入民生工程;高效支持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城一区”建设,切实发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排头兵作用。

      华夏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化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为重点的“三区、两线、多点”区域发展策略,健全区域间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差异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特色化发展,形成“三区”引领、“两线、多点”支撑的协同联动、错位发展新格局。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京津冀、长三角、粤澳港大湾区三大区域分行贷款余额14616.22亿元。

      同时,响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华夏银行持续加大制造业、战略新兴、绿色、科创等领域客户的营销力度,加大贷款投放力度,公司贷款(不含贴现)余额在2022年上半年末达到13621.64 亿元。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华夏银行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围绕“拓新增、保存量、创特色、控风险”,深耕小微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在今年上半年末达到5528.17亿元。同时,建立紧急授信业务清单,推出多种助力复工复产特色产品及延期还本付息、转贷续贷等服务,主动实施减费让利,依托数字科技优化信贷流程,帮助企业解忧纾困,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为商业银行指明了发展方向,开启了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征程。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本质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新时代下,共同富裕成为人民群众共同的期盼,如何老有所依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话题。这也为商业银行发挥财富管理优势,促进居民财富增长,迎战老龄化时代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华夏银行应势成立了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全市场遴选产品,建立了涵盖现金管理、固定收益、混合类、权益投资、结构化与衍生品、保障传承七大类投资品种的产品体系,加强投研投顾机制的专业性建设,为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提供更多的资产配置方案。与此同时,积极制定老龄客户专属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加快推进第三支柱建设,推出系列养老系列产品,持续完善养老金融服务。

      作为城市的建设者和奋斗者的新市民群体近年来受到社会关注,华夏银行亦在着力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可得性和便利性,切实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至今年上半年,该行新市民安居、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189亿元,当年累计发放新市民信贷产品149.18亿元。

      三十载春风化雨,三十载春华秋实。

      未来,华夏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初心,秉承“服务新时代、建设新华夏”主题,秉持“可持续更美好”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水平,推进金融服务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金融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金融需求以及金融创新促进共同富裕上,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多更快更好惠及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同时实现自身不断向着建设“大而强”“稳而优”的现代金融集团奋力迈进。

    编辑:乌日娜

X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蒙)2015144号 投稿信箱:houbing888@126.com 联系电话:1733811566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蒙B2-20150029 网信备201400003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许可证(蒙)20160001号

 微信图片_20220428103330.png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024号 承办单位:蒙商传媒        技术支持:微邦网络